玻璃原材料中的杂质对顶插电极的影响
0、引言
玻璃配合料中经?;?/span>含有As2O3、Sb2O3以及硫等化学杂质,这些杂质如果与氧化铈反应,会使玻璃变成黄色,如果原材料中的铁、铬等元素超标,会使玻璃着成绿色或黄色,浪费大量的脱色剂。那么对于玻璃电熔炉而言,这些化学杂质的存在会对顶插电极的正常运行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?下面的这个真实的例子会带给您一个意想不到的答案。
1、发现问题
2011年我公司为某玻璃厂设计并制造了一台日产6吨的钠钙玻璃电熔炉,此熔炉炉型为六边形,电极排布方式为顶插+侧插,顶插电极为主熔化,此炉型曾经给另外一个玻璃厂制作过,因此此种炉型不会有风险。当电熔炉投入运行之后不久,顶插电极出现了频繁断裂的现象。
一开始,很多人都认为可能是钼电极的质量出现了问题,可后来把钼电极的供应商都更换了,可电极还是频繁断裂,有时候,第一天换了电极,第二天就断了。也曾考虑过配合料,可客户坚持说配合料的供应没有问题,配料过程也是严格把关的。各种办法都试了,就是找不到真凶,很是折磨人,客户也表现出了极其不满的情绪。
2、原因调查
正在迷茫之际,公司现场人员出差回来了,经过几天的跟踪和调查,他发现电极每一次都是从根部断裂的(接近电极与水套衔接处),而且断裂面非常的粗糙(见图一和图二)。这说明,问题就出在这个层面上,于是他毅然决然地命令化验这个层面的玻璃成分,经过诸多波折,终于找到了顶插电极频繁断裂的真凶,真凶原来就是硝水。硝水使顶插电极之间形成短路,因此导致频繁断裂。
图一
图二
硝水是什么呢?它是一种液体混合物,成份主要有硫酸钠和氟化钠,大量的钠离子的存在使其导电效果非常好,而且它总是浮在玻璃液的粘质层上,而这个位置正好是顶插电极与水套衔接(即断裂)的地方,于是顶插电极的这个位置被短路了,从而导致钼电极的这个部位电流密度极其的大,远远超过了它的安全载流量,所以经过很短的时间,顶插电极就从这个部位断裂了。
那么硝水是怎么产生的呢?经过调料技术人员的分析得知,应该是原材料引入的杂质产生的,比如说硫酸根是纯碱(碳酸钠)引入的,而氟化钠是氟硅酸钠引入的,这些杂质在合适的温度环境下,互相反应产生了硝水,由此可以判断,此玻璃厂采购的原材料是不合格的。
我公司对料方中每种原材料的采购是有严格要求的,就是为了避免引入一些致命的杂质,干扰玻璃的正常熔化和成型,可有的玻璃厂并不重视,过后才发现后果是多么的严重,不仅对供应商的信誉造成了不良的影响,同时自己也承受了巨大的损失。
0、解决方案
把事故原因告之玻璃厂负责人之后,负责人也非常的懊悔,承认自己疏于原材料这方面的管理,并保证,以后一定要严格按着供应商的要求来管理电炉,不会再出现今天的疏漏。
当合格的配合料投入到电炉以后,顶插电极就再也没有这么频繁地断裂过。
1、总结提练
一个小小硝水看似不起眼,却能毁了无数根的顶插电极,在玻璃电熔炉的制造和运行过程中,从来都没有小事,要出事就是大事,所以不能不警惕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