收購結束后,PE 獲得了企業的控股權及董事會中的主要席位。此后,PE 將致力于通過多種手段提升被收購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市場地位,以及考慮在適當的時候退出以實現投資回報。
1、建立項目協調小組,全面負責收購后整合工作的計劃與實施;
2、聘請并任命優秀的 CEO 和 CFO 進駐被收購企業,與原企業的管理層一道,共同負責企業的日常管理事務,保障企業平穩運營;
3、幫助企業的新管理層完善與實施擬定的發展戰略;
4、幫助企業在行業內整合資源,包括尋找可以產生協同效應的收購目標、引進人力資源、加強與主要供應商及客戶的聯系等;
5、幫助企業開辟海外渠道、進入海外市場;
6、根據市場狀況,計劃并實施退出方案。
項目初選是 PE 發現投資機會的過程。這一過程包括有兩個方面:
一是有足夠多的項目可供篩選;
二是用經濟的方法篩選出符合投資標準的目標公司。
1、項目來源
為PE提供項目信息的人或公司被稱為項目中介。項目中介包括那些擁有大量客戶關系的律師(事務所)、會計師(事務所)、咨詢公司、投資銀行、行業協會,也包括那些擁有廣泛人際關系的個人。在某些情況下,特別是在聯合童子的情況下,同行業會成為項目來源。PE會積極主動地擴展項目來源,如參加各類展覽會,各種形式的投融資專題洽談會,以及主動聯系各地方產權交易中心,招商引資辦公室等機構。
2、市場調研
項目所處的發展階段劃分為創立、早期、成長和成熟階段。PE 傾向于后面兩個階段的投資;在各別情況下,PE 也會考慮投資與創立和早期階段的企業,但是企業家必須具有豐富的從業經驗和出色的管理能力。
首先進行的是市場調研工作;行業研究的工作是精確地定義目標公司的主營業務。從大行業到細分行業,再到商業模式/盈利模式,乃至目標客戶;通過產業鏈、市場容量、行業周期、技術趨勢、競爭格局和政策影響等方面的分析,PE 獲得了對目標公司的初步了解。
國家統計局、行業分管部門、專業電子數據庫、行業協會以及業內專家等都是行業數據的來源,而互聯網、書刊報紙,電話拜訪,行業會議,展覽會等則是獲取信息的渠道或工具。
3、公司調研
公司調研的目的在于:
1.證實目標公司在商業計劃書中所陳述的企業經營信息的真實性;
2.了解商業計劃書沒有描述或無法通過商業計劃書表達的內容,如生產流程、員工精神面貌等;
3.發現目標公司在當前運營中存在的主要問題,而能否解決這些問題將成為PE前期投資決策的重要依據。
這些問題既包括技術層面的,也包括有稅務、法律、產權關系等層面;增進對行業的了解,對企業未來的發展戰略、市場定位重新評價;與目標公司管理層近距離接觸,觀察管理層的個性、價值觀、經營理念、經驗與能力,通過溝通建立相互了解和信任,以及就投資額與股權比例等事宜交換意見。
4、投資備忘錄
投資備忘錄綜合了商業計劃書、行業研究、公司調研的全部有效信息。在投資備忘錄中要反映以下信息:
1.目標公司:發展史、主要業務、管理層情況、融資結構、市場地位;
2.投資亮點;
3.行業概覽:市場容量的歷史數據及預測、周期性與季節性、產品或服務的價格走勢、政策沖擊、市場驅動因素與限制因素;
4.競爭格局:波特的「五力分析模型」前 10 名競爭;
5.財務信息要點;
6.財務風險;
7.建議:放棄項目或提請投資委員會開展盡職調查。
5、條款清單
即股權投資條款清單,是 PE 與企業主就未來的投資交易所達成的原則性約定。條款清單中約定了 PE 對被投資企業的估值和計劃投資金額,同時包括了被投資企業應負的主要義務和 PE 要求得到的主要權利,以及投資交易達成的前提條件等內容。
??地址:泉州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美泰路36號
郵編:362000 座機:0595-22495000
郵箱:investment@taiya.hk